(1)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第41号令)和关于印发《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2025修订)中有关规定,经数字创意学院集体评议,现公布数字创意学院关于2025级新生转入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考核工作方案。
一、转入计划: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30人)
二、测试时间:2025年9月15日 下午 12:20—16:20
三、测试地点:【经开校区】教学楼104
四、考核小组:本次转专业考核小组分为笔试测试小组和面试测试小组。笔试测试小组由3名专业教师组成,主要负责制定笔试方案、阅卷与评卷。面试测试小组由2名专业教师和1名本专业班级辅导员组成,主要负责制定面试方案、评定综合成绩。
五、考核内容与形式:
本次考核主要分为笔试和面试两轮:
第一轮【笔试】:满分100分。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作答,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素养、综合能力和对本专业的认知。第一轮笔试答题正确率达到70%及以上的学生进入第二轮面试。
第二轮【面试】:满分100分。以考官和考生1对1现场提问的形式进行,每位考生回答3道面试考题,主要考核学生的表达能力、临场反应、是否有相关特长以及对于本专业是否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等综合素养。面试最终成绩取三位考官的平均分。
综合成绩构成:笔试60%+面试40%。
按照综合成绩由高到低排序确定录取名单,最终录取人数不超过原计划数。
(一)笔试考核要素:
考核要素 | 题型 | 占比 |
1.考察学生对于服装基础知识的认知程度与理解能力; 2. 考察学生对于时尚与美的感知能力以及艺术领悟能力; 3.考察学生对于服装设计/服装制作工艺领域基本常识的了解程度; 4.考察学生对于纺织服装行业趋势的了解程度。 | 选择题、简答题 | 60% |
1.考察学生对于纺织服装行业职业素养的理解与认知; 2.考察学生对于时尚行业设计、品牌、市场、生产、运营几大要素之间关系的理解程度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 论述题 | 40% |
(二)面试评分标准:
测试项目 | 1、精神面貌与 心理素质 (10分) | 2.语言表达能力 (10分) | 3.逻辑思维能力 (15分) | 4.理解沟通能力、 应变组织能力 (15分) | 5.对于专业的认知以及理解 (35分) | 6.个人专业特长 (15分) |
测试内容 | 仪表是否整洁;精神是否饱满,言谈举止是否适当。 | 回答问题是否详略得当;语言表达是否连贯流畅、清晰。 | 回答问题的层次是否清晰;前后逻辑关系是否严密;思维是否敏捷;回答问题能否自圆其说。 | 能否正确理解考官提问的内容;回答问题能否抓住关键点;处理问题是否有决断力。 | 是否对于转入专业认知清晰并有基本的了解。 | 是否具备与专业相关的技能或特长 |
返回顶部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第 41 号令)和关于印发《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2025 修订》中有关规定,经过广告艺术教研室充分商议并把该项工作方案报经经数字创意学院审批,现公布2025 级新生转入数字创意学院广告艺术设计专业的工作方案。
一、转入计划:广告艺术设计专业(20人)
二、测试时间:2025年9月16日 上午 9:00—15:00
三、测试地点:【经开校区】综合楼画室504、教学楼 103
四、测试形式:
本次转专业选拔测试采用“专业基础能力测试(总分 100 分)+面试(总分 100 分)”的综 合考核形式,从专业基础能力测试和面试两个方面考察其是否确有专业相关特长或对某专业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发展潜力。本次转专业计划录取 20 人,设置专业测试最低合格线为60分,60分及以上的考生进入后续面试环节。面试将对考生逐一进行单独面试考核,面试结束后,面试官组将现场对每位申请人的表现进行打分。本次测试最终成绩以“专业基础能力测试×60%+ 面试成绩×40%”的公式计算,所有进入面试的申请人综合成绩核算完成后,将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取排名前 20 的考生作为本次转专业的最终录取人员。若出现①综合成绩并列且影响录取名额的情况,将以笔试成绩高者优先②最终进入面试后的考生人数低于录取名额的将不再补录,以最终择优录取学生姓名为准,
测试内容:本次具体考察内容如下:
(一)专业基础能力测试内容
手绘一个日用生活品的造型,可以用素描、简笔画等形式进行创作,写实或者抽象绘画均可,根据画面需要学生可以在画面下方写下创作说明,也可以不写,考生需要提前自备画具如铅笔、橡皮、8K素描纸。
(二)面试评分标准
测试项目 | 1、精神面貌与 心理素质(15分) | 2.语言表达能力(15分) | 3.逻辑思维能力(15分) | 4.理解沟通能力、 应变组织协调能力(15分) | 5.对于专业的认知以及理解(40分) |
测试内容 | 仪表是否整洁;精神是否饱满,言谈举止是否适当。 | 回答问题是否详略得当;语言表达是否连贯流畅、清晰。 | 回答问题的层次是否清晰;前后逻辑关系是否严密;思维是否敏捷;回答问题能否自圆其说。 | 能否正确理解考官提问的内容;回答问题能否抓住关键点;处理问题是否有决断力。 | 是否对于转入专业认知清晰并有基本的了解。 |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第 41 号令)和关于印发《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2025 修订》中有关规定,经过视觉空间与艺术教研室集体商议并把该项工作方案报数字创意学院审批,现公布2025级新生转入数字创意学院室内艺术设计专业的考核工作方案。
一、转入计划:室内艺术设计专业(20人)
二、测试时间:2025年9月16日 下午 14:00—16:20
三、测试地点:【经开校区】教学楼101
四、测试形式:
本次转专业选拔测试采用“笔试(总分 100 分)+面试(总分 100 分)”的综合考核形式,从综合能力和专业知识两个方面考察其是否确有专业相关特长或对专业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进一步发展潜力。本次转专业计划录取 20 人,为保障面试环节能充分筛选优质候选人,特以“1:2”的进面比例确定面试人员名单(即 20个录取名额对应40人进入面试)。笔试结束后,将依据所有申请人的笔试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按排名选取前40 名申请人进入后续面试环节。面试将对进入名单的40名申请人逐一进行单独考核,每位申请人独立面对面试官组完成问答。面试过程中,面试官将围绕专业认知、学习规划等核心维度提问;面试结束后,面试官组将现场或集中对每位申请人的表现进行打分。本次测试最终成绩以“笔试成绩×60%+面试成绩×40%”的公式计算,所有进入面试的申请人综合成绩核算完成后,将按综合成绩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取排名前20的申请人作为本次转专业的最终录取人员。若出现综合成绩并列且影响录取名额的情况,将以笔试成绩高者优先。
测试内容:本次具体考察内容如下:
(一)笔试考查内容
维度 | 考察内容 | 题型 | 占比 |
专业理论基础 | (一)中外设计史: 1. 中国传统室内设计:明清民居(如北京四合院、皖南徽派)、宫廷空间(如故宫殿内布局)的形制、家具(明式家具)、装饰逻辑; (二)设计思潮与流派 1. 核心设计理念:功能主义、极简主义、生态主义、侘寂风、轻奢风等的核心理念与社会背景; 2. 流派代表人物:如柯布西耶(现代主义)、约翰・帕森(美式乡村)、安藤忠雄(清水混凝土与光影设计)的设计思想及代表作品。 (三)空间组织与规划原理 1.空间类型划分:根据功能分为居住空间(卧室、客厅)、公共空间(酒店大堂、办公室)、商业空间(服装店、餐厅),考查不同空间的功能需求差异; 2.空间布局原则:如 “动静分区”(居住空间中,卧室为 “静区”,厨房 / 客厅为 “动区”,需合理分离)、“流线顺畅”(人在空间中的行走路径无阻碍,如餐厅到厨房的动线短); 3.空间尺度与比例:人体工程学基础(如餐桌高度 75cm、沙发座深 55-60cm),避免空间过窄或家具尺寸失调(如小客厅放超大沙发导致拥挤)。 (四)形式美学原理 1.基本构成法则:对称与均衡、对比与统一、节奏与韵律; 2.色彩原理:色彩三要素(色相、明度、饱和度)、色彩心理学(如蓝色让人平静,适合卧室;红色刺激食欲,适合餐厅)、配色方案; 3. 材质与肌理:不同材质的视觉 / 触觉感受(如大理石的冷硬、木质的温润),如何通过材质对比提升空间层次(如水泥墙面 + 实木家具的 “粗与细” 对比)等。 | 选择题、简答题 | 60% |
综合应用能力 | 1.空间规划与功能布局:结合需求合理划分区域,平衡实用性与动线流畅性。 2.风格融合与创意表达:能驾驭多种设计风格,将主题创意融入空间细节。 3.材料选型与工艺落地:根据效果、成本选材料,掌握施工工艺适配性。 | 论述题 | 40% |
(二)面试评分标准
测试项目 | 1、精神面貌与 心理素质 (15 分) | 2.语言表达能力 (15 分) | 3.逻辑思维能力 (15 分) | 4.理解沟通能力、应变组织协调能力 (15 分) | 5.对于专业的 认知以及理解 (40 分) |
测试内容 | 仪表是否整洁;精神是否饱满,言谈举止是否适当。 | 回答问题是否详略得当;语言表达是否连贯流畅、清晰。 | 回答问题的层次是否清晰;前后逻辑关系是否严密;思维是否敏捷;回答问题能否自圆其说。 | 能否正确理解考官提问的内容;回答问题能否抓住关键点;处理问题是否有决断力。 | 是否对于转入专业认知清晰并有基本的了解。 |
返回顶部
为了充分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第41号令)和关于印发《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2025修订》中有关规定,经布数字创意学院集体评议,现公布数字创意学院关于2025级新生转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工作方案。
一、转入计划:数字媒体技术专业(10人)
二、测试时间:2025年9月12日 下午 14:00—15:00
2025年9月16日 下午 14:00—15:00
三、测试地点:【经开校区】教学楼102
四、测试形式:
本次考核主要分为笔试和面试两轮:
第一轮【笔试】:
满分100分。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作答,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素养、综合能力和对本专业的认知。第一轮笔试答题70分及以上的学生进入第二轮面试。
第二轮【面试】:
满分 100 分。以考官和考生现场提问的形式进行,每位考生回答3道面试考题,主要考核学生的表达能力、临场反应、是否有相关特长以及对于本专业是否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等综合素养。面试最终成绩取三位考官的平均分。
综合成绩构成:笔试 60%+面试 40%。
按照综合成绩由高到低排序确定录取名单,最终录取人数不超过原计划数。
五、测试内容:本次具体考察内容如下:
(一)笔试考查内容
维度 | 考察内容 | 题型 | 占比 |
专业理论基础 | 数字媒体技术基础概念:理解数字媒体的定义(以数字形式存储、处理和传播的信息载体,如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区分数字媒体技术(侧重技术实现,如采集、编码、渲染)与数字媒体艺术(侧重创意设计)的核心差异,了解数字媒体的主要应用领域(如影视后期、游戏开发、新媒体运营、UI/UX 设计)。 数媒行业热门案例认知:知晓近年行业内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类型及特点,例如 ——影视类(如《流浪地球》系列的国产科幻影视特效;游戏类(如《黑悟空》;新媒体类(如数字人、B站“互动视频”内容形式、小红书“短视频+图文”的视觉化种草内容、AIGC短片)等。 数媒核心专业软件认知:掌握行业常用基础软件的功能与应用场景,例如 —— 图像处理(Photoshop,用于图片修图、海报设计);矢量图形(Illustrator,用于 LOGO 设计、矢量插画);视频剪辑(Premiere Pro,用于影视剪辑、短视频制作);后期特效(After Effects,用于动态图形、影视特效合成);3D 基础(Blender/3D Max,用于简单 3D 建模、场景搭建)。 图形图像基础理论:理解图形与图像的本质区别(图形为矢量图,由数学公式描述,放大不失真;图像为位图,由像素点构成,放大易失真);掌握位图核心参数(分辨率,如72dpi用于屏幕显示、300dpi用于印刷;颜色模式,如RGB用于屏幕、CMYK用于印刷);了解基础色彩理论(如三原色、色相/饱和度/明度的调整逻辑)。 数字音频/视频基础常识:认知数字音频的基础概念(如采样率、比特率,影响音频清晰度;常见格式,如MP3用于压缩存储、WAV用于无损传输);了解数字视频的关键参数(如帧率,24fps用于电影、30fps用于短视频;分辨率,如1080P、4K的画质差异;常见格式,如MP4的通用性、MOV的高清存储)。 | 选择题、简答题 | 70% |
综合应用能力 | 影视内容基础鉴赏能力:能够清晰表达对常见影视/短视频内容的直观感受与基础分析,例如——可说明某部热门电影(如《八角笼中》)或短视频的故事主线、人物特点;能辨别内容中吸引自己的视觉元素(如画面色彩风格、镜头切换节奏);可简单评价内容传递的情感或价值观是否清晰,是否能引发观众共鸣。 短片主题策划能力:能围绕一个简单主题(如“校园清晨”“家乡小吃”“朋友的一天”)完成基础策划,例如——明确短片想传递的核心内容(如展现校园活力、分享美食背后的故事);能列出3-5个关键拍摄场景(如校园操场晨练、食堂早餐制作、教室早读);可说明短片的大致风格(如温馨治愈、轻松活泼),若能涉及专业拍摄手法更佳。 | 论述题 | 30% |
(二)面试评分标准
测试项目 | 1、精神面貌与 心理素质 (15分) | 2.语言表达能力 (15分) | 3.逻辑思维能力 (15分) | 4.理解沟通能力、应变组织协调能力 (15分) | 5.对于专业的认知以及理解 (40分) |
测试内容 | 仪表是否整洁;精神是否饱满,言谈举止是否适当。 | 回答问题是否详略得当;语言表达是否连贯流畅、清晰。 | 回答问题的层次是否清晰;前后逻辑关系是否严密;思维是否敏捷;回答问题能否自圆其说。 | 能否正确理解考官提问的内容;回答问题能否抓住关键点;处理问题是否有决断力。 | 是否对于转入专业认知清晰并有基本的了解。 |
返回顶部
为了充分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第41号令)和关于印发《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生转专业管理办法(2025修订》中有关规定,经布数字创意学院集体评议,现公布数字创意学院关于2025级新生转入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的工作方案。
一、转入计划: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10人)
二、测试时间:2025年9月12日 下午 14:00—15:00
2025年9月16日 下午 14:00—15:00
三、测试地点:【经开校区】教学楼102
四、测试形式:
本次考核主要分为笔试和面试两轮:
第一轮【笔试】:
满分100分。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作答,主要考核学生的基本素养、综合能力和对本专业的认知。第一轮笔试答题70分及以上的学生进入第二轮面试。
第二轮【面试】:
满分100分。以考官和考生现场提问的形式进行,每位考生回答3道面试考题,主要考核学生的表达能力、临场反应、是否有相关特长以及对于本专业是否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等综合素养。面试最终成绩取三位考官的平均分。
综合成绩构成:笔试60%+面试40%。
按照综合成绩由高到低排序确定录取名单,最终录取人数不超过原计划数。
五、测试内容:本次具体考察内容如下:
(一)笔试考查内容
维度 | 考察内容 | 题型 | 占比 |
专业理论基础 | 虚拟现实(VR)技术基础概念认知:了解 VR 技术的核心定义(通过设备模拟产生可交互的三维虚拟环境,让用户产生“身临其境”的体验);能区分 VR 与日常接触的 AR(增强现实,如手机 AR 滤镜)、MR(混合现实)的简单差异;知晓 VR 体验的关键要素(如视觉沉浸感、交互性,无需深入技术原理)。 VR行业热门案例了解:知晓近年生活中或行业内常见的 VR 应用案例,例如——娱乐领域(VR游戏如、VR 观影设备);教育领域(VR 模拟课堂,如虚拟博物馆、人体结构 VR 演示);行业应用(VR 职业培训,如虚拟驾驶、机械维修模拟);无需深入案例技术细节,只需能举例并说明大致用途。 VR相关基础专业软件认知:了解行业内常用的VR基础软件名称及简单功能,例如——3D建模类(Blender,可用于搭建VR场景中的简单模型,如虚拟房间、道具);VR场景开发(Unity/UnrealEngine,可将3D模型整合为可交互的VR环境);无需掌握软件操作,只需知道软件名称及与VR开发的关联(如“知道用某软件能做VR场景”即可)。 | 选择题、简答题 | 70% |
综合应用能力 | 游戏基础分析能力:能针对一款已知或热门的游戏进行简单分析,无需涉及专业技术,只需说明——游戏的核心玩法并对游戏进行简单的评价。 V交互式体验(游戏或者全景漫游等)基础设计思路:能围绕一个简单主题(如“校园探险”“太空漫游”“森林寻宝”),梳理出游戏的基础设计框架,无需专业术语,只需明确——游戏的核心目标(如“在校园里找到5个隐藏的打卡点”“在太空舱里完成3个简单任务”);玩家的交互方式(如“用VR手柄点击物品查看信息”“挥手打开虚拟门”“低头查看任务提示”);让游戏有VR特色的设计(如“转头能看到身后突然出现的小彩蛋”“走动时能感受到虚拟地面的反馈”“靠近虚拟物体时能听到对应的声音,比如靠近树木听到风声”)。 | 论述题 | 30% |
(二)面试评分标准
测试项目 | 1、精神面貌与 心理素质 (15分) | 2.语言表达能力 (15分) | 3.逻辑思维能力 (15分) | 4.理解沟通能力、应变组织协调能力 (15分) | 5.对于专业的认知以及理解 (40分) |
测试内容 | 仪表是否整洁;精神是否饱满,言谈举止是否适当。 | 回答问题是否详略得当;语言表达是否连贯流畅、清晰。 | 回答问题的层次是否清晰;前后逻辑关系是否严密;思维是否敏捷;回答问题能否自圆其说。 | 能否正确理解考官提问的内容;回答问题能否抓住关键点;处理问题是否有决断力。 | 是否对于转入专业认知清晰并有基本的了解。 |
返回顶部